紫砂学院
美壶赏析
泥料文化
紫泥·相关参数
简介: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冲泡建议:轻焙火乌龙茶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朱泥·相关参数
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朱泥原矿,胎骨坚硬而沉实,色泽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之佳,与清中期顶级朱泥无异;大器无法烧成,小品烧成后穀皱纹隐现,颇具古代朱泥风华。赵庄的朱泥原矿灰、白、带黄棕色,呈片状结构;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採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 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练製程序后,始能成陶!
窑温:约1065~1700度C。
收缩比:25%以上。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
泥性:须以偏高窑温攻之,收缩比特高。
难度: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
特点:週身密佈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 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别于一般陶器;质朴拙雅,美冠群伦,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
冲茗特性:热淋变色率高,养后愈显红润,易现包浆之美;亲茶性高,冲茗醇厚甘甜,易掌时间,不熟汤气,隔夜不起馊,兼具朱泥与紫砂系之优点;使用前须先温壶。试品朱泥泡出的美妙茶汤,由入口的一瞬间,即感受到前所未有...,如“百花绽放、争奇斗豔”般的“齐放”滋味,并十分快速地呈现出“五彩缤纷、热情烂漫”之惊人特色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轻焙火乌龙茶,龙井等。
红泥·相关参数
简介:红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红泥原矿坚硬似石,呈淡草绿色调。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红泥矿氧化铁含量较高,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窑温略低,较适制作小件茗器,可爱灵动,受淘壶人喜爱。
窑温:约1100度。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系。
泥性:烧成温度偏低,收缩比稍大,干、湿度控制较难,石英、云母含量较丰富。
难度:窑温敏感,窑温不足,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则收缩大、变型、塌陷、铁质溶点较易产生;烧足,呈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特点:热淋变色率较大,愈用愈红;泡养一段时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渐呈“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热度高,泡茶老手之大爱;茶汤明快大方,善恶分明。
冲泡建议:适合乌龙、岩茶、普洱等茶。
段泥·相关参数
简介:老段泥,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天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古云“团山泥”,产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交接处北麓之团山。这种由紫泥和本山绿泥天然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烧成后随温度或调砂而呈现青铜色或黄色泛红光,缺是雅致。老段泥是经由长时间窖藏陈腐的熟泥。
窑温:约1150-1200度。
收缩比:约12%-13%。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泥性:老段泥质坚而温润,烧成后成青铜色或者黄色泛红,刺眼夺目,为珍藏家所喜爱。
难度:窑温敏感,窑温不足,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则收缩大、变型、塌陷、铁质溶点较易产生;烧足,呈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特点:热淋变色率较大,愈用愈红;泡养一段时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渐呈“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老段泥适泡之茶种领域较为宽阔,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纵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冲泡建议:普洱茶系列,重发酵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生茶,绿茶,红茶等。
红皮泥·相关参数
简介:红皮龙,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窑温:约1150度。
收缩比:约15%。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泥性: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松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制作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
难度: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难烧成。
特点:周身密布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别于一般陶器;质朴拙雅,美冠群伦,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
冲茗特性:热淋变色率高,养后愈显红润,易现包浆之美;亲茶性高,香飘气扬,甘韵悠长,为淘壶收藏家之大爱。
冲泡建议:普洱茶熟茶、红茶泡养易现包浆,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绿茶等。
黑泥·相关参数
简介:原矿黑泥,其色如墨,似黑夜浩瀚天际,深不可测。神秘静寂、引人神往,故历来深受世人钟爱。为早期常见通用之泥料,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甚是喜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
窑温:约1140度。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原料较为疏松,加工成型须细心、谨慎。
难度:易跳砂、起皱,烧成率中等。
特点:可铺以金砂等点缀,妙趣横生。
冲茗特性:泡茶醇和温顺敦厚,时间掌控容易,初学者与老手均能适意使用,颇具谦和中庸之独特气质。
冲泡建议:乌龙茶、普洱茶、绿茶等各种系列。
黑星土·相关参数
简介:黑星土,为特地从黄龙山底糟青较底层原矿中偶见内含澹墨色细小夹心层集中而成。经数年下来,提取量极少,珍贵稀罕。
窑温:约1150-1200度。
收缩比:约11%-12%。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较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黑星砂壶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大,为养壶之较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难度: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难烧成。
特点:黑星土烧成后黄褐略泛黑光,为黄龙山珍贵的原矿之一。
冲茗特性:泡茶醇和温顺敦厚,时间掌控容易,不论初学者与老手,均能适手而用,颇具谦和中庸之气。
冲泡建议:红茶、乌龙茶系列。
绿泥·相关参数
简介:绿泥,玩家亦称之为“绿豆砂泥”,古云“豆碧色”,泥色酷似绿豆皮,澹草绿。带本山绿泥细黄砂,清丽出众、雅俗共赏。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 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窑温:约1160度。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泥性:疏松不结、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
难度:窑温略低则水色不佳,胎骨松;窑温高则黑点密布,光明针不易,过则颜色不均,少则温润度差。
特点:风采脱俗、泥色出众,吸水率佳。
冲茗特性:逼热性佳,浓淡易掌握,温润香醇颇值回味。
冲泡建议: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绿茶等。